本资料资料包含:PPT+教案
第3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课时 比大小
【教学内容】
课本第17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符号“>”、“<”、“=”,并了解其含义,知道用词语(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2.体验用不同的方法比较大小的过程,学会用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符号“>”、“<”、“=”,会用符号来描述5以内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难点:理解“>”、“<”、“=”的含义,会区分“>”、“<”。
【教学准备】
课件,小猴、桃、梨、香蕉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课本第17页情境图。)
师:仔细观察,图中都有些什么?
预设:有3只小猴,2根香蕉,3个桃,4个梨。
师:想一想,每只小猴吃1根香蕉,1个桃,1个梨,怎么知道这些水果够不够分呢?
预设: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
师:1只小猴吃一个桃,桃够分吗?
预设:有3只小猴,3个桃,够分。
师:请你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小猴的数量和桃一样多。
(学生操作。)
师:同学们摆得都非常认真,摆得也很清晰。现在,看看老师的方法是不是和你的一样呢?
(课件演示。)
师:3只猴,3个桃都可以用数字“3”表示。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猴和桃一样多。
师:3和3同样多,还可以用一个符号表示,谁知道?
预设:部分同学知道是等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等于号,表示两个数相等。
(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等于3。)
2.学习“>”。
师:1只小猴吃1根香蕉,香蕉够分吗?
预设:有3只小猴,2根香蕉,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不够分。
师:请你用手上的学具摆一摆,排一排,让别人一眼就看出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学生操作,师课件演示。)
师:3只猴可以用数字3表示,2根香蕉可以用数字“2”表示。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小猴比香蕉多,香蕉比小猴少。
师:3比2大,也可以用符号表示,谁知道用什么符号?
预设:只有个别同学知道大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大于号。(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大于2。)
师:仔细观察,大于号有什么特点?
预设:开口朝左,对着大一点的数,尖尖朝右,对着小一点的数。
3.学习“<”。
师:1只小猴吃1个梨,梨够分吗?
预设:小猴比梨少,梨比小猴多,够分。
(课件演示。)
师:3只猴可以用数字3表示,4个梨可以用数字“4”表示。一一对应后,可以看见梨比小猴多,小猴比梨少。
师:3比4小,也可以用符号表示,谁知道用什么符号?
预设1:4>3。
(学生如果说出用4>3表示,师就可以引导学生,4大于3,反过来说就是3小于4,可以表示为3<4,“<”是小于号,读作:3小于4。)
预设2:个别同学知道小于号。
(课件出示“<”。)
师:“<”是小于号。(师带领学生读几遍:3小于4。)
师:仔细观察,小于号有什么特点?
预设:尖尖朝左,对着小一点的数,开口朝右,对着大一点的数。
4.区分“>”和“<”。
师:“>”和“<”很相似,你有什么好办法区分它们吗?
预设1:“>”开口向左,“<”开口向右。
预设2:“>”和“<”开口都对着大数。
小结: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对着大数笑。
5.学习写“=”、“>”、“<”。
师:会用还要会写,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写这几个符号吧。
(课件演示书写方法,师板书示范,学生在书上描红。)
6.即时训练,强化新知。
完成课本第17页“做一做”第1题,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指名汇报结果,并说明自己为什么用这个符号。
③集体讲解订正。
三、巩固运用
1.完成课本第19页第6题。
(1)弄清题意。
(2)独立完成,师巡视指导。
2.完成课本第19页第7题。
(1)独立观察并思考。
(2)填一填。
3.完成课本第19页第8题。
独立观察并思考后,与同桌交流完成。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本课时的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