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列表:课件PPT+教案
第2单元 位置
第1课时 上、下、前、后
【教学内容】
课本第9页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经历“上、下”“前、后”空间位置关系的形成过程,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探究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上、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难点:感知“上、下”“前、后”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课本第9页情境图。)
师:说一说,你都看到了什么交通工具?
预设:一艘轮船、一列火车、一辆小汽车、一辆卡车、一辆客车。
二、探究新知
1.感知“上、下”的位置关系。
你能用“上、下”这样的词描述这些车辆的位置关系吗?
预设:学生都分得清“上、下”,但表达的可能并不完整。
师:我来问,你来答。
(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课件演示。)
(同桌合作,在图中选出两种交通工具,用刚才的模式,描述自己所选的交通工具的“上、下”位置关系。)
预设1:小汽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小汽车的下面。
预设2:客车在火车的上面,火车在客车的下面。
……
2.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师提问,学生举手回答,课件演示。)
师:大家一会说火车在上面,一会说火车在下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会按照生活经验说自己的想法。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参照物不同,物体的位置关系也会发生改变。)
师:你还能在图中找到其他“上、下”关系吗?同桌之间说一说。
预设1:轮船在火车的下面。
预设2:轮船在小汽车的下面。
……
师:轮船的上面有什么?
预设:火车、小汽车、卡车、客车。
小结: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同桌之间互相合作,拿几样文具在桌子上摆一摆,说一说它们的位置关系。)
3.感知“前、后”的位置关系。
师:你能用“前、后”这样的词描述小汽车、卡车、客车的位置关系吗?
(学生自由发言,师点名回答。)
预设1:小汽车在卡车的前面,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
预设2:客车在卡车后面,卡车在小汽车的后面。
预设3:客车前面有卡车和小汽车。
……
(学生在“上、下”位置关系的描述过程中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位置关系的相对性以及怎样的表达比较规范。此时,学生对“前、后”位置关系的描述说得就比较完整,准确。)
师:同学们在教室里找一找能用“前、后”这样的词描述的物体并说一说。
小结: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
完成课本第9页“做一做”。
①学生按题目要求操作,同桌之间互相检查。
②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数学书上面有什么?文具盒下面有什么?
三、巩固运用
四、课堂游戏
拍手操
我的小手拍拍,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我的小手举起来。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上、下、前、后
“上、下”和“前、后”具有相对应。
【教学反思】
由于一年级学生的学习是要将他们日常生活中许多活动规范化,常识经验系统化,因此,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经验,学生才能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中我就抓住这一点去思考:学生对“上、下”“前、后”并不陌生,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但学生在理解是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他们只是了解到谁在“上”,谁在“下”,谁在“前”,谁在“后”,也就是只是表面地理解到“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但要从我们的数学上去理解,那就不是简单的位置“上、下”“前、后”,而是要理解到“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这节课我充分利用了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探索,让学生明白了“上、下”“前、后”位置的相对性。学生学习积极性都很高,但由于刚入学不久,学生的课堂纪律较差,总有些调皮的小男生控制不住自己,偶尔会影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