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单元 长度单位
第1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课桌图片。)
师: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
预设1:用书量。
预设2:用手比。
……
二、探究新知
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物体长度吗?
(学生各抒己见,课件演示。)
用庹测量石头的长度;
用拃测量布的长度;
用脚测量竹竿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1拃、1脚长等都
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和我分别用拃测量一张课桌的长。
预设:师生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
师:同样的课桌,学生量着是5拃,老师量着是3拃,为什么量得结
果不一样呢?
预设:老师和学生一拃的长度不同。
师:要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
(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
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
预设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一根根线。
师:这些线叫作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个比较长的刻度线,长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几。
预设2:这把尺子上还有“厘米”两个字。
师:有些尺子上写的是“cm”,意思是一样的,“厘米”可以用“cm”表示。“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2)认识1厘米。
师:尺子上“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测量时,一般以“0”作为起点开始测量。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
(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在尺子上每相邻两个数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
(3)巩固1厘米的表象。
师分步提出如下要求让学生活动:
①同桌两人以厘米尺上的1厘米为标准,互相比划1厘米。
②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
③比一比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用1厘米比较田字格的宽和图钉的长。
④举例说一说还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3.用厘米量。
(1)从刻度0起量纸条的长度。
(课件出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错误的测量方法进行对比,明确在用尺子测量纸条的长度时,要注意把尺子的刻度0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
(2)从非0刻度起量纸条的长度。
(课件出示把尺子的刻度“1”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用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4.即时训练,强化新知。
完成课本第4页上面的做一做。
(1)引导学生说出测量时看数据的方法。
(2)学生自主测量。
三、巩固运用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1.课本第8页第1题,第2题。
2.完成本课时相关练习。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
长度单位 1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要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还得统一长度单位,引出了“厘米”这个长度单位,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如何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整体设计上环环紧扣,学生学习兴趣也比较高涨,整节课下来,所教知识基本都已掌握,只是要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需多多实践才行。